摘要
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Obsidian和Capacities兩款筆記工具之間的關鍵差異,旨在幫助高效率工作者找到最符合其需求的生產力工具。作為一名熱愛探索各種生產力工具的人,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啟發。 歸納要點:
- Obsidian專注於客製化與知識連結,適合長期專案的深度使用者;
- Capacities則以簡潔介面及即時生產力優勢,適合快速整理與任務處理的高效率工作者;
- 兩者之間在資料組織策略上有著Markdown的自由度與結構化數據的高效性之選擇。
為什麼使用者轉向Capacities
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發現自己在自訂Obsidian上的花費比實際使用它的時間還要多,不過Capacities卻改變了這一切。自從我開始使用Obsidian以來,就一直喜歡它能幫助我整理思想和觀點,常被稱為「第二大腦」,這個稱號當之無愧。不過最近,我逐漸被Capacities吸引。它所提供的預設結構和友好的操作介面,讓我能夠提升工作效率,而不需要一直進行繁瑣的設置。
Capacities獨特的智能整理算法,可以根據我的工作風格自動分類和標籤筆記,使得管理資訊變得更加簡單。此外,它支持多種媒體格式,包括音頻、影片和圖片,讓資訊呈現更豐富、更生動。而且,其直觀的界面設計及高度客製化功能選項,使得我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調整工作流程,大幅提高了效率。在團隊合作方面,Capacities也提供即時共享與編輯功能,促進了協作交流。
Capacities獨特的智能整理算法,可以根據我的工作風格自動分類和標籤筆記,使得管理資訊變得更加簡單。此外,它支持多種媒體格式,包括音頻、影片和圖片,讓資訊呈現更豐富、更生動。而且,其直觀的界面設計及高度客製化功能選項,使得我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調整工作流程,大幅提高了效率。在團隊合作方面,Capacities也提供即時共享與編輯功能,促進了協作交流。
我的Obsidian和Capacities使用經驗
使用Capacities我能立即提高生產力,這點與需要調整的Obsidian截然不同。無論是管理研究、組織任務還是收集靈感,Capacities都能輕鬆應對。不過,為什麼它會引起如此多的關注呢?### 我對這兩款應用的體驗當我第一次打開Obsidian時,它就像是一個空白畫布,非常可定制,但同時也讓人感到有些不知所措。雖然建立一個工作區需要經過很多次的嘗試和錯誤,以及安裝各種插件,但那種靈活性真的很棒。
在使用上,Obsidian基於Markdown格式,使得筆記非常靈活且易於攜帶。而Capacities則可能更強調結構化數據管理的優勢,其界面設計也相對簡潔直觀,不需要花太多時間進行設定。此外,它們各自擁有不同的插件生態系統和社群支持,也影響了使用者的效率和體驗。根據我的需求,我發現選擇合適的工具真的是相當重要,比如在需要快速整理思緒或資訊時,我傾向於使用Capacities,而在深入研究或長期項目時,我可能會回到Obsidian上。
在使用上,Obsidian基於Markdown格式,使得筆記非常靈活且易於攜帶。而Capacities則可能更強調結構化數據管理的優勢,其界面設計也相對簡潔直觀,不需要花太多時間進行設定。此外,它們各自擁有不同的插件生態系統和社群支持,也影響了使用者的效率和體驗。根據我的需求,我發現選擇合適的工具真的是相當重要,比如在需要快速整理思緒或資訊時,我傾向於使用Capacities,而在深入研究或長期項目時,我可能會回到Obsidian上。
觀點延伸比較:
應用程式 | 優勢 | 劣勢 | 適合的使用者場景 |
---|---|---|---|
Obsidian | 高度自訂化,支持Markdown格式,有豐富的插件生態系統 | 需要時間進行設置,可能會感到不知所措,插件之間可能衝突 | 深入研究、長期項目,需要靈活性和個性化的工具 |
Capacities | 預設結構友好,智能整理算法,自動分類與標籤,支持多媒體格式,即時共享功能強大 | 雲端存儲可能不符合重視數據主權的使用者需求,缺乏深度自訂選項 | 快速整理思緒或資訊,需要即刻可用且高效的解決方案 |
價格策略對比 | Capacities提供免費基礎套餐和付費專業計畫,每月約$9.99起;Believer計畫每月從$12.49起。 | Obsidian完全免費供個人使用,商業用途每位用戶年費$50,有附加功能需額外付費。 | |
建議轉換理由 | 如果希望簡單高效且立即上手,可考慮Capacities;若喜歡深入客製化並建立符合自己需求的流程則可繼續使用Obsidian。 |
便利性與客製化的對比
與此相比,Capacities的使用則顯得即刻可用,就像走進一個已經裝潢好的房間,而不是要自己組裝家具。舉例來說,我在學生時代整理研究筆記時,曾花了好幾個小時在Obsidian裡設置資料夾、標籤和連結。而Capacities則通過提供現成的設計和一個井然有序的側邊欄,讓我能隨手就找到所需的項目,大大節省了這段時間。這樣我可以把重心放在實際工作上,而不必耗費精力在繁瑣的設定過程上。
組織與視覺化的優勢
在便利性與自訂化之間,Obsidian的自訂功能真的是夢幻般的體驗。它擁有豐富的社群插件,可以讓我依據自己的喜好來調整使用方式。幾乎每個我想要的功能都有相應的插件,比如心智圖、習慣追蹤器或數據庫等等。不過,這種高度靈活性的背後也有一些缺點:安裝插件需要花費時間,有時候還會因為彼此衝突而感到困擾。而Capacities則採取了不同的方法,它內建了一些即插即用的功能,這些功能運行得非常流暢,無需多餘設定。對於那些希望簡單高效的人來說,這樣的設計可能更具吸引力。此外,在組織和視覺化方面,我們可以深入探討標籤系統和連結功能帶來的優勢。例如,Obsidian獨特的雙向連結特性能有效促進知識之間的聯繫,而Capacities可能更專注於資料夾層級結構清晰明瞭地呈現。此外,不同主題或類型筆記所需要的顏色代碼及圖示設計,也能增強使用者在視覺化過程中的直觀感受。這些細節都幫助使用者根據需求選擇最適合他們工具。

連結標籤和筆記的差異
我本可以去工作,而不是浪費數小時調整設定。### 組織與視覺化Capacities 的一個最佳功能就是它的物件導向筆記系統,這讓我能夠組織相關的物件,如文件、照片或會議摘要。對於像我這樣喜歡以視覺方式思考的人來說,它們非常理想,因為我可以將它們以卡片、畫廊或清單的形式呈現。在 Obsidian 中,我需要額外的插件,比如 Canvas,才能達到類似的效果。例如,在使用 Capacities 製作情緒板時,我能在沒有額外設置的情況下將文字和照片並排放置。而在 Obsidian 中,我則必須進行一些調整才能獲得相似的體驗。### 連結標籤與筆記雖然兩款應用程式都能妥善處理連結筆記,但 Capacities 在格式、圖片及排序功能上更為出色。當我從事複雜任務時,導航我的筆記網絡變得簡單許多。在撰寫故事大綱時,Capacities 提供了一種視覺上直觀的方法來檢視角色檔案與劇情之間的關聯。此外,每個應用中的標籤運作方式也有所不同。Capacities 允許我直觀地查看所有已標記的物件,包括文件、筆記和照片,而 Obsidian 則更像是處理普通標籤。我甚至可以利用日期或類型等特徵進行篩選和排序,這極大地簡化了活動和研究資料的管理過程。### 時間管理與每日筆記Capacities 將時間管理放在首位,以日曆視圖和整合每日筆記來幫助使用者掌握進度。
時間管理與每日筆記功能
因為我的筆記是依時間順序排列的,所以回顧之前的資料變得相當簡單。雖然每日筆記在Obsidian中是選擇性的,且需要額外插件來增強日曆功能,但我仍然喜歡有計畫的每日流程,因為這樣讓整體使用體驗更順暢。### 管理媒體方面,Capacities似乎對於媒體和圖片的處理更加進階。我能夠獨立標記、連結和整理照片,因為它將這些視為第一級物件,這使得管理內容變得更加靈活與高效。
媒體管理的進步之處
在進行一個攝影專案時,我可以為照片加上標籤,並附上評論或解釋。不過,在沒有額外插件的情況下,管理龐大的媒體庫在Obsidian裡變得有些笨拙。### 雲端儲存與本地儲存 Obsidian的本地優先策略是我長期選擇它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因為我的筆記都是以Markdown檔案形式保存在手機上,這讓我擁有了完全的控制和流動性。然而,就安全性而言,我對此還是感到有所顧慮。
雲端存儲與本地存儲的選擇
不過,Capacities 是以雲端為主的應用。這樣一來,設備間的整合與同步變得更加便利。不過,對於那些重視數據主權或偏好離線存取的人來說,這可能會是一個缺點。儘管如此,Capacities 仍然允許使用者將筆記匯出為 markdown 格式,同時保留鏈接和照片等內容。
### 價格策略
Capacities 和 Obsidian 在定價方面有著明顯不同的策略。
### 價格策略
Capacities 和 Obsidian 在定價方面有著明顯不同的策略。

定價模型比較分析
Capacities 提供一個免費的基礎套餐,讓用戶可以隨意記錄筆記、在多個設備之間同步,並且能夠上傳最多 5GB 的媒體,這對於日常使用來說已經足夠了。如果你選擇每月 $9.99 的專業計畫,就能解鎖智能查詢功能、一個 AI 助手,以及無限制的媒體上傳。想要更進一步支持這個平台的話,可以考慮 Believer 計畫,每月從 $12.49 起,它會提供新功能的早期訪問權限。而相比之下,Obsidian 則是完全免費供個人使用。
我轉換應用程式的理由
所有基本功能—主題、插件和API存取—都可以在不需要帳號的情況下使用。對於商業用途而言,每位用戶每年的價格合理,僅需50美元。用戶還可以根據需求購買可選附加功能來增加容量,例如發佈和同步,這些服務分別每月收費8美元和4美元。 ### 我轉換的理由(或沒有轉換) 在Obsidian與Capacities之間的選擇最終取決於簡單性與適應性的平衡。雖然Obsidian提供了無與倫比的自訂選項,但這也意味著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去調整設定。> 不過,如果你想要一個即時可用且能讓你專注的解決方案,那麼Capacities將是理想之選。如果你曾經因為不斷地調整而感到疲憊,或者花了太多時間在個性化上,而不是實際使用,那麼Capacities可能正是你的解答。然而,如果你喜歡深入客製化並建立符合自己需求的流程,Obsidian依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。> 對我來說,我被Capacities吸引主要是因為我需要一個立即可運作的工具。不過,我仍然欣賞Obsidian所帶來的靈活性,不意外如果未來再回到它身邊。一切都取決於我當前的需求。
參考文章
數位與手寫的雙劍合璧:打造真正無摩擦的工作流- 王啟樺
在學術研究與日常工作中,數位工具和手寫工具各有其獨特的優勢。如果能將兩者結合,針對不同需求選擇最合適的方式,便能打造真正「無摩擦的工作 ...
來源: Vocus我是如何使用Capacities,并且几乎不花时间在整理笔记上
考虑到,我主力工作流在Obsidian 以及LogSeq(LogSeq 近期可能会有变化,下次专门撰文介绍)。所以我觉得自己很难深入介绍Capacities, 但是我脑海里几乎第一 ...
來源: 知乎专栏11 款卡片盒筆記軟體比較,如何挑選「最適合」的筆記軟體?
挑選資源比較多的筆記軟體,對於長遠的使用會比較有幫助。 Obsidian, Logseq, RemNote, Heptabase, Roam Research, Bear, Evernote, Notion 到底該選哪一個 ...
來源: 閱讀前哨站我们与高效工作流的距离:使用AI阅读工具ChatDOC+笔记 ...
Obsidian 属于本地免费应用。除了官方同步和发布功能,Obsidian 其他功能都是免费的。并且,同步和发布也有非官方的解决方案。 · Obsidian 提供了强大的插件系统。目前, ...
來源: 腾讯云找回知识图谱的力量:Lattics 易用有效的笔记软件和写作工具
在Obsidian、Roam 等工具社区,已经有不少资深知识管理用户认识到了原生图谱的功能局限。 解决方案包括MOC 笔记法、KG 笔记法。 MOC 笔记法,即Map of ...
來源: 掘金最強大STAR心智模式工具(心智系列-6) | 刻意微挑戰
這個模式幫助我們從情境分析到結果反思,提供清晰的流程,也讓我們在教練技巧中更有效地指導他人。以下是詳細說明及如何應用STAR模式來進行順向思考與逆向檢 ...
來源: Vocus
相關討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