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動優先索引效能如何優化?提升手機版網站速度的6個關鍵指標

Published on: | Last updated:

嗯...最近在看這個,移動優先索引。感覺很多人都在講,但好像有點誤會這個東西的意思。它不是一個選項,是 Google 現在就是這麼幹的。 簡單說,Google 現在是戴著「手機眼鏡」在看全世界的網站,用手機版的表現來決定你的排名。

所以,手機版網站的速度... 就變得很重要啊。但速度也不是單純看 PageSpeed Insights 那個分數就好... 那個分數有時候真的讓人很焦慮,尤其是手機版的分數常常很難看。 說真的,使用者體感比較重要。

所以,重點一句話是?

讓手機版網頁「感覺」快,而且內容跟電腦版一樣完整,Google 才好辦事。没了。

為什麼「只有手機版」快還不夠?

這就是大家常搞混的地方。移動優先「索引」(Mobile-First Indexing),重點是「索引」。Google 是用手機模擬器(Googlebot-Mobile)來抓你網站的資料,建立它的資料庫。 如果你手機版為了快,砍掉一堆內容、或是結構化資料不見了,那在 Google 眼中,你的網站就是那個「閹割版」的樣子,它根本不知道你完整內容是啥,排名自然會受影響。 所以內容對等(Content Parity)超重要的。

LCP 載入示意圖 - 關鍵內容要先出來
LCP 載入示意圖 - 關鍵內容要先出來

提升手機網站速度的6個關鍵指標... 我是這樣看的

好了,講重點。與其追著 PageSpeed 分數跑,不如回來看看這幾個指標,它們才真正影響使用者跟 Googlebot 的感受。尤其第一個,是新的大魔王。

  1. INP (Interaction to Next Paint) - 互動到下一次繪製:這個是新來的,在 2024 年 3 月正式取代了以前的 FID。 簡單講,就是使用者點了按鈕、開了選單,到畫面「真的有反應」花了多久時間。 FID 只看第一次互動,但 INP 看的是整個過程中最慢的那個互動。 這更貼近真實使用情境,因為沒人只點一下就走嘛。這指標不好搞,常常跟複雜的 JavaScript 有關。

  2. LCP (Largest Contentful Paint) - 最大內容繪製:這大家比較熟。就是畫面上那個「最大的東西」(通常是主圖或大標題)跑出來要多久。 這東西慢,使用者就會覺得你的網頁很空、沒東西,很可能就直接關掉了。Google 建議要在 2.5 秒內。 這不只是使用者感受,Googlebot 如果等太久沒看到主要內容,也可能就不等了,直接判定你這頁沒啥料。

  3. CLS (Cumulative Layout Shift) - 累計版面配置位移:這個超討厭。你本來要點 A,結果上面突然掉下來一個廣告,害你點到 B 😠。這就是版面位移。CLS 就是在衡量頁面載入過程中,元素「亂跳」的程度。這個指標分數高,代表你的使用者體驗很差。

  4. 圖片優化(不只是壓縮):這點老生常談,但很多人只做一半。除了壓縮,更重要的是用對「格式」。現在都推 WebP 或 AVIF,檔案小很多。 還有,一定要做「延遲載入 (Lazy Loading)」,就是使用者畫面還沒滑到的圖片,就先不要載入,可以大幅加快初始載入速度。

  5. 關鍵 CSS (Critical CSS):想像一下,網頁的 CSS 像衣服。一般的做法是等所有衣服(全部 CSS)都下載完,才一次穿上(渲染畫面)。但這樣很慢。關鍵 CSS 的概念是,先把「第一眼會看到」的畫面樣式(例如頁首、標題)抓出來,直接內嵌到 HTML 裡,讓瀏覽器可以先穿上「內衣褲」,至少看起來不是裸體的。剩下的衣服再慢慢下載穿上就好。

  6. 伺服器回應時間 (TTFB):這是一切的基礎。從瀏覽器發出請求,到收到伺服器回的第一個位元組要多久。 如果你家水管(主機)就不給力,後面再怎麼優化都有限。這點跟你的主機商、有沒有用 CDN 很有關係。在台灣的使用者,選擇台灣本地的主機,或是像 Cloudflare 這種在台灣有節點的 CDN 服務,TTFB 表現通常會好很多。相對的,如果你的主機在美國,那台灣使用者連線就一定會慢一點。

CLS 示意圖 - 左邊是壞例子,右邊是好例子
CLS 示意圖 - 左邊是壞例子,右邊是好例子

常見的優化迷思或錯誤

整理一下常看到的幾個...嗯...天坑吧。

優化項目 天真的想法 😵 比較實際的做法 🤔
INP 優化 這是什麼?能吃嗎?反正我網站沒人用吧... 用 Chrome 開發者工具的 Performance 面板錄製一下,看看是哪個 JS 任務卡住了主線程。 很多時候是第三方腳本(像聊天外掛)在搞鬼。
LCP 優化 我主圖很大張耶,就是要高清啊!慢慢載入才有神秘感。 主圖用 WebP 格式、設定 `fetchpriority="high"` 讓它優先載入。不要用 JS 去動態載入 LCP 元素,那會被延遲。
內容對等 手機螢幕那麼小,放那麼多字誰要看?精簡版就好啦! 內容要一樣,但「呈現方式」可以不同。用 `accordion` 或 `tab` 把內容收合起來,但 HTML 裡都要有。Googlebot 會去看原始碼。
PageSpeed 分數 我要衝到 100 分!99 分都是不及格! 分數是參考,重點是 Core Web Vitals 的三個指標(LCP, INP, CLS)有沒有「及格」。Field Data(真實使用者數據)比 Lab Data(實驗室數據)更重要。
目標:在 PageSpeed Insights 看到一片綠燈
目標:在 PageSpeed Insights 看到一片綠燈

所以,下一步該做什麼?

說真的,不用太焦慮。先去跑一下 Google PageSpeed Insights,但不要只看分數。 重點是看「核心網頁指標」那區,你的 LCP、INP、CLS 是不是綠色的。如果不是,報告下面會給你一些建議,從 LCP 開始修通常最有感。

然後,檢查一下你手機版網站的內容,是不是跟電腦版一樣完整。特別是標題(H1, H2...)、結構化資料、內部連結,這些都不能少。

...嗯,差不多就這樣吧。一次做一點就好。

你們自己網站... 有跑過 PageSpeed Insights 嗎?手機分數多少?有點好奇...

Related to this topic:

Comments

  1. profile
    Guest 2025-08-23 Reply
    學長,我剛看完這些標題,感覺移動端SEO真的超複雜!能不能分享你的經驗?聽說現在手機流量已經超越電腦,我們該怎麼調整網站策略呢?好想趕快學起來~
  2. profile
    Guest 2025-07-30 Reply
    聽起來好像很厲害的樣子,不過我還是很好奇:真的每個網站都需要這麼瘋狂地搞行動版嗎?難道傳統桌機就真的要被淘汰了嗎?感覺有點誇張吧?
  3. profile
    Guest 2025-04-07 Reply
    真的很棒的整理!我在日本這邊觀察到,移動用戶比例已經超過8成,連歐美市場也都在狂推AMP格式。不過你們提到的平衡問題超重要 - 我們公司就遇過為了行動版把桌機體驗搞砸的慘劇,後來用動態服務才解決!